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新能源汽车VCU、BMS、MCU控制器图解

2025-04-10 14:40:40·  来源:新能源汽车电控开发与测试  作者:王小奎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是“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电控。

图片

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作为其关键技术架构,由动力电池单元、电机驱动装置及整车控制系统三大核心组成部分。这些突破性技术体系不仅塑造了新能源汽车的独特优势,更通过能量管理效率、动力输出品质、智能化控制水平等关键指标,深度影响着整车的续航里程、动态表现、安全保障与制造成本。作为电动化载具的技术中枢,它们既构建了车辆运行的性能基石,又持续驱动着产业技术革新的进程。

图片

整车控制器(VCU)

整车控制器(VCU)整车的“大脑”,协调三电系统及其他部件的高效运行。作为车辆电子系统的集成化控制中枢,通过总线通信和硬线接口协调管理动力电池、驱动单元及热管理系统的运行。其核心功能涵盖驾驶意图解析(包括档位切换、加速/制动信号处理)、动力系统控制(基于电池SOC状态动态调节驱动扭矩)、整车能量管理(高压系统启停与低压供电控制),以及制动能量回收等节能优化策略的实施,实现全车能量流与动力链的精准调控。

图片

VCU的结构简图如下

图片

电池管理系统(BMS)

作为动力电池系统的核心管控单元,通过实时监测电芯温度、电压梯度、电流通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电池组的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由功能模块(控制模块、采集模块、显示模块)和附件(线束、霍尔、直流继电器、主控箱等)组成。就是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BMS电池管理系统单元包括BMS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模组、显示模组、无线通信模组、电气设备、用于为电气设备供电的电池组以及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电池信息的采集模组。

图片

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控制单元,通过动态监测单体电压、回路电流及温度分布等关键参数,结合算法分析计算电池的剩余容量(SOC)与性能衰减程度(SOH)。在此基础上,系统实施多维度管理:采用主动/被动均衡技术优化充放电一致性,配合智能温控模块调节电池工作环境,同时建立过压、过流、过热等故障防护机制。这种集成化控制体系既能有效延缓电池组性能衰退,又能为车辆运行提供多重安全保障。

BMS的典型拓扑结构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在汽车行业中,分布式架构BMS因其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模块化设计而被广泛采用,其技术架构如图所示

图片

在该架构中,BCU(从板模块)直接与各电池单体连接,负责采集电池单体的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信息,同时执行电池均衡控制。各BCU通过先进的总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电压、温度等数据传输至BMU(主板模块),其中SPI菊花链通信和CAN通信是目前行业内主流的两种总线技术方案。

电机控制器MCU

电机控制器(MCU)作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核心执行单元,主要负责整车能量链的功率调控。其基于整车控制器(VCU)的行驶策略信号,精准调控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与转速,完成动力电池高压直流电能转化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过程,最终通过电磁场耦合效应输出旋转机械能。该装置集成多层次保护机制:内置故障诊断系统可实时检测电机绕组温度、绝缘阻抗等参数,并具备故障代码存储能力。硬件架构涵盖密封壳体与液冷散热模块、IGBT功率模块、信号处理电路,软件体系则由底层驱动程序和电机矢量控制算法构成,共同保障电驱动系统的高效运行与工况安全。

电机控制器核心功能架构可分为五大模块:

  1. 逆变功率模块
    采用三相全桥拓扑结构,通过SPWM/SVPWM调制技术生成正弦波电压,实现动力电池直流电向电机驱动所需交流电的高效转换,同时调节输出频率与幅值以精准控制电机转速与扭矩。

  2. 集成配电单元
    内置多级配电管理系统:包含TM接触器实现高压回路通断控制,熔断器提供短路保护,并配置独立配电支路为空调压缩机、PTC除霜装置等高压附件供电,确保系统能源分配安全可靠。

  3. IGBT驱动与保护系统
    集成栅极驱动芯片与光耦隔离电路,将DSP生成的PWM信号转化为IGBT门极驱动电压,实时监测IGBT饱和压降、结温等参数,具备退饱和保护、过流分层关断等主动保护机制。

  4. 分层式控制架构

    电源层:DC/DC转换器为DSP、传感器等低压部件供电,驱动电源采用变压器隔离设计以消除共模干扰

    控制层:DSP通过CAN总线接收VCU指令,融合旋变信号、电流采样数据进行FOC矢量运算,动态生成PWM控制信号

    诊断层:实时监测母线电压、相电流、IGBT温度等参数,触发过压/欠压/过温等多级故障保护策略并存储DTC代码

  5. 热管理与机械系统
    采用液冷散热板与IGBT基板直接焊接技术,通过流道设计优化散热均匀性;壳体满足IP67防护等级,内部通过抗震结构设计与导热硅胶灌封工艺提升环境适应性,确保控制器在振动、高湿等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

图片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