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车氮氧化物10ppm低值预警机制与GB 3847-2018的合规性分析——基于检测方法、设备误差及监管协同的探讨
柴油车氮氧化物10ppm低值预警机制与GB 3847-2018的合规性分析
——基于检测方法、设备误差及监管协同的探讨
摘要
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是我国柴油车排放检测的核心标准,其中自由加速法仅用于烟度检测,而加载减速法需同时检测烟度、氮氧化物(NOx)及轮边功率。实践中发现,部分车辆在加载减速法下NOx检测值异常低于10ppm,可能掩盖设备误差、作弊行为或后处理系统失效风险。本文结合GB 3847-2018技术要求,通过设备允差、实际案例及标准合规性分析,论证对低值结果实施预警的必要性,并提出技术优化路径。
1. GB 3847-2018对NOx检测的技术要求与挑战
1.1 检测方法的核心差异
- 自由加速法:仅用于烟度检测(依据标准附录A),通过发动机空载急速加速获取烟度值,不涉及NOx测量。
- 加载减速法:通过底盘测功机模拟车辆实际负荷(依据标准附录B),需同步检测烟度、NOx及轮边功率,是识别NOx排放问题的核心方法。
1.2 检测设备精度与校准要求
- 设备类型:标准要求的氮氧化合物分析仪,NO量程需在0~4000ppm,NO2量程需在0~1000ppm,分辨率≤1ppm。
- 校准规范:设备需每日进行零点和量距点校准,且误差不得超过±4%或±25ppm。(B.3.4.5)
- 数据记录:检测数据需实时存储,包括原始信号、校准记录及环境参数(温度、湿度)。

合规性挑战:
若设备未定期校准(如零点漂移),可能导致低NOx值假阴性。例如,某氮氧化合物分析仪设备因未校准产生-3ppm偏差,真实值为12ppm的车辆可能显示9ppm,触发监管盲区。
1.3 加载减速法的作弊风险
部分车辆通过篡改ECU参数,在加载减速法检测时限制发动机扭矩或降低进气温度,规避高NOx排放工况。
案例支撑:
2023年某检测站发现一辆柴油车在加载减速法下NOx值为8ppm(限值1500ppm),但路检时便携式设备(PEMS)测得值达80ppm。调查显示,其ECU设置了“转速-扭矩限制策略”,在检测时强制关闭SCR系统。
2. NOx检测值低于10ppm的预警逻辑与标准关联性
2.1 设备误差的统计学边界
根据GB 3847-2018允许的±4%误差范围,氮氧化合物分析仪NO量程0~4000ppm,NO2量程0~1000ppm,在量程下的绝对误差为±25ppm。若检测值为10ppm,真实值理论上在-15ppm至35ppm之间,但负值无物理意义(浓度≥0),故实际范围为0-35ppm。
2.2 与标准“数据有效性”条款的关联
GB 3847-2018相关规定:“检测数据异常波动或与历史记录显著偏离时,需启动复检程序”。NOx值低于10ppm可能属于“异常低值”,需结合OBD数据(如SCR温度、尿素液位)进行交叉验证。
3. 实际案例分析与标准执行漏洞
3.1 案例1:校准缺失导致的监管失效
- 背景:某检测站采用氮氧化合物分析仪设备对国六柴油车年检,加载减速法下NOx检测值为9ppm,但路检PEMS测得值为32ppm。
- 原因:氮氧化合物分析仪设备超过30天未进行量距点校准,零点漂移达-4ppm。
- 标准关联:违反GB 3847-2018“每日校准”要求,导致数据无效。
3.2 案例2:尿素模拟器规避动态检测
- 背景:某物流车辆加载减速法检测中NOx值为7ppm,但OBD数据显示尿素箱液位长期无变化。
- 作弊手段:加装尿素模拟器,仅在检测时向ECU发送虚假液位信号,实际行驶中停止尿素喷射。
- 标准漏洞:GB 3847-2018未强制要求检测站读取尿素消耗量数据(仅要求NOx值),导致作弊行为隐蔽化。
4. 基于GB 3847-2018的预警机制优化建议
4.1 强化加载减速法下的动态校准
- 实时校准修正:在检测过程中每10分钟自动执行零点校准,避免长时检测导致的漂移(参考HJ1239-2021远程监控要求)。
- 多设备冗余验证:对NOx值<10ppm的车辆,同步使用氮氧化合物分析仪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FTIR精度可达±2ppm(HJ 1045-2019)。
4.2 扩展OBD数据监控范围
- 尿素消耗关联分析:强制读取OBD中的尿素喷射量、SCR催化剂温度(参考GB 17691-2018),建立模型:
理论尿素消耗量=k×NOX检测值(k为转化系数)
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氮氧化物(NOx)值偏低,同时尿素消耗量为零,则应判定为异常情况。
4.3 引入瞬态工况检测
在加载减速法中增加WHTC(世界统一瞬态循环)片段,覆盖加速、减速、怠速等真实驾驶场景,防止ECU通过固定工况作弊。
5. 结论
GB 3847-2018通过加载减速法为NOx检测提供了基础框架,但对异常低值(如<10ppm)的风险识别能力不足。建议标准修订中:
1. 明确低值预警阈值(如10ppm),并要求对低值车辆启动OBD数据核查;
2. 强制扩展检测参数,将尿素消耗量、SCR温度纳入检测流程;
3. 优化加载减速法工况,增加瞬态循环以提升作弊规避难度。
参考文献
1. 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2. HJ 1239-2021《重型车排放远程监控技术规范》
- 下一篇:重型商用车辆和客车的动力学——车辆模型
- 上一篇:R171.01对DCAS的要求①
最新资讯
-
绿氢储能新引擎--艾德克斯IT-M3900C双向
2025-04-15 09:34
-
标准解读 | 越野车“加电”就变强?背后的
2025-04-15 09:30
-
国内首个!100%国产化!广州检验中心联合完
2025-04-15 09:25
-
SDmap LDmap HDmap傻傻分不清楚
2025-04-15 09:24
-
R171.01对DCAS的要求②
2025-04-15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