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 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标解读
2025年3月28日,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动力电池安全强标修订的背景?
标小准: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20年5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0)等首批三项新能源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三项强标在规范动力电池产品质量、引导技术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动力电池总体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安全性产品、技术逐步应用,为进一步修订动力电池安全强标奠定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要求,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12月正式下达动力电池安全强标修订计划。
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标经历了怎样的修订过程?
标小准:中汽中心作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自2021年组织启动动力电池安全强标修订预研工作,组织成立了涵盖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的修订起草组,先后召开11次线下研讨会议,发放3次面向全行业的调研问卷,开展了充分的标准验证测试,并与国内外头部企业以及行业组织开展多次专题交流,历经四年研制完成了标准修订工作。
相较上一版本,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标的主要修订点有哪些?
标小准:相较2020年版本以及《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 GTR 20)、《关于电动车辆特殊要求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UN R100)等国际标准法规,本次修订进一步加强热扩散安全要求,并根据实际事故案例新增多项测试项目。主要调整如下:
一是进一步提升热扩散安全要求。从动力电池起火、爆炸前5分钟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提供报警信号),从产品设计端降低动力电池自燃事故发生率;同时,进一步优化热扩散测试方法,将测试样品状态从上电状态加严为下电状态,模拟车辆停车场景,并进一步细化了整车热扩散测试细则、明确了观察时间,提升了标准可执行性和测试效率。
二是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底部撞击导致的动力电池起火事故占比较高 ,而现行标准中并无针对该场景的测试项目。本次修订新增底部撞击测试,测试工况基于实际事故数据,通过30mm直径撞击头向电池包底部施加垂直向上方向(Z向)撞击力150J,模拟飞石、地面障碍物等异物从车辆下方撞击的场景,要求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不泄漏、不破裂,并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三是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大功率快充作为动力电池补能趋势,其安全性风险有必要在动力电池安全强标修订中予以充分研究。本次修订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面向20%SOC-80%SOC快充时间小于15分钟的电池单体,在快充工况循环300次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考察长期快充循环后电池单体安全性。
本次动力电池安全强标修订,预计会对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标小准:动力电池产品技术提升方面,本次标准修订面向动力电池自燃、动力电池底部撞击后起火、动力电池长期快充等安全风险因素,基于事故案例数据提出技术要求及对应测试方法,相较2020年版本和国际标准法规更加严格,尤其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电池热扩散试验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引导热失控早期监测技术和热失控阻断技术提升,有助于发挥强制性标准“保基本、兜底线”的特性,保障消费者生命和财产安全。
动力电池产品开发准备方面,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安全性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安全创新技术不断涌现。根据前期行业调研和验证测试情况,我国动力电池产品总体安全水平已基本达到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标指标要求。此外,本次标准修订设置过渡期,新申请型式批准车型2026年7月实施,已获得型式批准车型2027年7月实施,满足动力电池产品设计变更后开发和验证周期需求,预期对动力电池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影响可控。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方面,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安全的社会关注度较高。本次强标修订大幅提升了动力电池安全要求,将有力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此外,动力电池产品安全水平提升有利于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品全球竞争力,助力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曼恩和ABB成功测试基于以太网通信的电动重
2025-04-21 21:18
-
一文讲述汽车电子电气EEA架构
2025-04-21 20:58
-
中汽中心受邀参加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系
2025-04-21 20:57
-
标准解读 | 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标解读
2025-04-21 20:56
-
标准解读丨深圳地标《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
2025-04-21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