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刚度不行,优秀NVH的好车就别指望了
如今汽车满街跑,普通白领家庭咬咬牙也能来个A+级轿车,且不说汽车自带阶级属性,各种需求也带来了不同维度的评判标准。石油危机前是大排量汽车的时代,衡量指标少而切实,譬如最高车速、加速能力、爬坡能力、比功率和比扭矩等;而今更多追求的是舒适高档感,这种无形的感官需求莫非也有有形的评判标准?且看看NVH。
NVH拆开解释——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和Harshness(不平顺性),这一生三似有玄学意味,不过有迹可循,刚度是关键。
道家的三生万物在这里可是被发扬光大了,乘员在汽车中的一切触觉和听觉感受都属于NVH研究的范畴。
◆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刚度,那你就out了
比起刚度,强度更“有名”,它能更直观的体现材料特性、价格、加工难度等指标,通常高强钢的价格会更贵、加工难度也更大,因而也一直被各大厂家大肆宣传。
虽然这也说不上错,但过分拿强度说事也不免引来异言。
但强度这玩意儿多少还是局限于材料本身,金属的刚度取决于其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似乎也不能改变,但从空间结构来考虑,刚度不仅取决于材料的弹性模量,还与形状、边界条件、外力作用形式等有关,汽车作为空间结构,更看重抗弯、抗扭性能,车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即使堆砌高强度钢也无法高枕无忧。
刚度有多重要?我们也可以从铝制车身来看,由于铝合金刚度较钢材刚度低,为了保证结构刚度足够,铝合金车身往往需要增加材料厚度,这也是为什么用密度大约为钢材1/3的铝合金来造车,并不能成比例地降低白车身重量。
不同于强度强调断裂特性,用于极恶劣碰撞情况,刚度是用来体现物体或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汽车碰撞不是时时有,但变形这件事还就真不好说了。好的刚度和好的强度对于汽车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车身刚度分两种:静刚度和动刚度。静刚度包括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二者与安全性紧密相关,因此是汽车测试机构常见的测试方法之一。
车身弯曲刚度由车身前后的变形量来衡量,车身扭转刚度由前后窗和侧框的对象线变化量、车身锁位及车身扭转角等指标来衡量。
从静至动,就没那么简单了。动刚度的概念则更为复杂,它是用来衡量结构抵抗预定动态激扰的能力,说人话就是,可以衡量共振——当外力的频率与结构的固有频率相近时,有可能出现共振现象,这时候结构的变形也就最大。共振的危害离我们其实并不远,耳熟能详的士兵过桥故事就是一个好例子。
每个物体都有自己固有的频率,共振就在外力发力频率与其相同的时候发生,这就像我们内心深处必然有一个触发点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一样。对人来说触发点可能是一个人、一个物或一句话,而对于物体来说就是外力的频率了。
动刚度取决于系统的质量、阻尼和静刚度,在系统静止时动刚度就是静刚度。不同于静态刚度来衡量形变量,动态刚度属于刚体动力学范畴,用于表征刚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固有属性。
相比于静刚度的乖巧,动刚度并不安分,它会随着频率的改变而变化,其中响应频率的幅值是最为关键的衡量参数,幅值正比于动刚度。
车身动刚度不足,响应频率的幅值低,容易产生共振,影响NVH。
我们用简单的公式来说明一下,k=f?s,(k-动刚度;f-力;s-位移)我们发现,这个公式和欧姆定律(R=U/I)很像,所以动刚度可以理解为位移的阻抗。现在这个问题就好理解了,阻抗越大自然位移也就越小,振动幅度自然也就越小。
简单理解就是:静刚度更多侧重安全性(形变)指标,动刚度更多侧重舒适性(共振)指标。
◆ 举例聊聊刚度
现在绝大多数轿车都是采用的承载式结构,基于现代设计理念,汽车的动力总成是通过悬置系统安装在汽车底盘或车身上,悬置系统承受着动力总成的重量。由于发动机和地面所带来的振动和冲击,悬置系统要具备良好的隔震作用。
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
静刚度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悬置支架的承载能力,容易产生变形,比如上图中的发动机支架,若刚度不足,变形的支架在狭小的发动机舱内极易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摩擦,噪音自然就起来了。这种问题还很普遍,比如车门铰链上若安装点刚度不足会导致车门下垂、加油小门刚度不足会导致加油小门下垂,轻则使得车身外观匹配不良,重则使得开关干涉,开关门不便。
类似车身地板、顶盖、侧围这类大型构件,当刚度不足时会在低频范围内产生振动。低频共振不可小觑,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会对耳膜产生伤害,新闻也多有报道,比如当年的明锐、铃木锋取等就出现过类似故障。
低频共振在汽车低速行驶,转速居中的时候容易发生,这种行驶状态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共振问题是车的软故障,很难排除。
所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影响悬置NVH的关键就是动、静刚度了,这二者的选取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NVH效果。
事实上,在NVH调试中,因振动所引起的噪声,常见的解决办法有两种:1.降低板件的原激励振动,利用材料的热固化特性,增加补强材料,如止振胶片,提高刚度;2.利用阻尼材料黏弹性特性,对抗板件的振动,就像有良好吸振效果的弹簧一样,比如我们会在某些容易引起振动点处增加橡胶材质来支撑。
当然,这些还是在后期弥补的方法,利用结构设计优化,我们也能控制刚度的整体范围,比如在受力集中点出优化刚度,控制合理的刚度分布,就是常用的解决方法之一。
◆ 小结
汽车刚度一直有点小憋屈,作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在大众面前一直有被埋没之感。强度重要,但刚度也是不好惹的!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最新资讯
-
智驾安全监管“三支柱”不够了,需要“五支
2025-01-22 07:45
-
汽车研发:整车NVH安装点拓扑优化细节及重
2025-01-22 07:44
-
史上最低!零下51℃冷起动试验在达安中心圆
2025-01-21 18:18
-
充换电站国家标准再新增!2025年5月1日起实
2025-01-21 18:16
-
一文讲清ABS、TCS、ESC、BAS等车身稳定控制
2025-01-21 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