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视镜真的会被取代吗?
传统后视镜借助于反射原理,帮助驾驶者及时了解汽车两侧及后方的道路情况。盲区大,风阻大。
传统后视镜的不足有哪些呢?
一是盲区大。受镜面面积和调整角度所限,视野不开阔;一些在视野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车型,比如斯巴鲁森林人和本田飞度,是通过对ABC柱“瘦身”和较大的后视镜配合,尽可能提高驾驶员的视野宽广度。比如双曲率镜面技术能消除转弯时的盲点,视野扩大了两倍;而防炫目技术能减少夜间行车时后方车辆强光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即使汽车制造商在后视镜上加入了不少的新技术,不断改善视线盲区,但是后视镜存在的缺点也不可忽视。比如,它有时候也会遮挡一部分的侧方视线;在狭窄路段遇车时、倒车入库时、甚至进入自动洗车区时,后视镜都有被撞坏的可能性。
二是风阻大。汽车的风阻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风阻系数,最近几年的车风阻系数都在0.3左右,轿车低的能做到0.23左右。而后视镜对风阻系数的影响能达到0.01到0.03,实际上已经对风阻影响非常大了。
如果去掉后视镜,可以让车辆减少不少空气阻力,架设在前车窗两边的后视镜拓宽了车的前部区域。看起来不大的两块镜片,在实际中却会增加3%~6%的空气阻力。去掉它们会减少的阻力,相当于将车顶降低半英寸。因为汽车的空气阻力减小了,风阻系数有助于减少油耗,高速行驶时的风声也减小了。为了优化车身,降低空气阻力,舍弃外露的后视镜是最合理的。
基于以上两个因素,借助于摄像头和液晶显示屏,电子后视镜的概念于是就产生了。跳过“镜面反射”,可以由后摄像头直接把道路情况投放于显示屏上达到“后视效果”。
摄像头后视镜有哪些优点?
1、摄像头的广角镜头和各项图形处理技术外加AR技术,综合下来不光能消除盲区,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提升驾车安全性。
2、外置摄像头体积更小摄像头更符合空气动力学,降低风阻系数,提升燃油经济性,改善汽车效能。
汽车后视镜的未来进化
早从上世纪90年代初,摄像头就已经是一些概念车上的主要产品了,但真正开始讨论摄像头代替后视镜的时间,还是要从最近开始。究其原因还是考虑到摄像头清晰度、成本、可靠性,这些因素才得以让摄像头能够在普通汽车里得以应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出现在现在汽车上,作为全球“技术宅”的代表国家——日本,已经将该摄像头系统和配置使用在了一款量产车上。预计到2023年,日本29%的新车都换上摄像头外后视镜。
BMW i8 Mirrorless概念车采用摄像头代替后视镜
宝马曾预言摄像头外后视镜会在2019年完全取代传统外后视镜,如果这一预言真的实现了,汽车领域又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其实许多概念车都配备了外置摄像头后视镜,这一新配置不光科技感爆棚,还能在减小风阻的情况下提供更为全面清晰的后方实时图像,比如BMW i8 Mirrorless概念车。
凯迪拉克推出的2016款CT6就在顶配车型上装载了一个流媒体摄像头,利用车尾的高清摄像头采集车后的行人、车辆情况,通过车内后视镜显示出来,其可视范围是原有普通后视镜的三倍。
其实,取消汽车后视镜的想法由来已久。在2015年的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讨论,如果汽车达到特定要求,可以考虑视频替代方案。只不过,近期日本通过的法案,才真正允许由摄像头代替原有的汽车后视镜。这一项具有实质意义的新规定,也得益于目前视频技术的进步以及清晰度的提高。但是现阶段用摄像头取代外后视镜还将面临一些挑战,足够优秀的摄像头会拉高成本;摄像外后视镜对于图形处理及传输速度;多数国家对于法律的修改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在国内汽车后视镜方面有个怪现象,很多车主都将普通后视镜换成了多功能智能后视镜!它的“优点”主要是,产品功能集成度高。智能后视镜整合了车主需要的导航、电子狗、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等刚需功能,有的还拥有蓝牙、在线音乐、微信查车、ADAS 驾驶辅助系统等功能,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感觉很像前几年那种集成了当前全部流行电子娱乐设备功能的“国产山寨高端手机”,在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总结:随着各大车企的不断创新,普通汽车后视镜必然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概念车量产,完全取消传统后视镜的阻力仍很大。在一般普通家用车上,减少普通后视镜后对风阻、油耗下降并没有那么明显,而且用电子设备取代传统后视镜必然会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所以,传统后视镜肯定存在继续很长一段时间。
- 下一篇:商用车列队行驶之数据分析篇
- 上一篇:“蔚来已来”蔚来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招商车研与格物科技合作常熟智能汽车测试基
2025-01-22 09:23
-
智驾安全监管“三支柱”不够了,需要“五支
2025-01-22 07:45
-
汽车研发:整车NVH安装点拓扑优化细节及重
2025-01-22 07:44
-
史上最低!零下51℃冷起动试验在达安中心圆
2025-01-21 18:18
-
充换电站国家标准再新增!2025年5月1日起实
2025-01-21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