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VS空气动力学——相爱相杀
1.“撕逼大战”的急先锋
在汽车圈中,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之间相爱相杀的狗血剧情,可谓是经久不衰的“美谈”。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工作分工不同,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技术宅”和“文艺青年”之间思维习惯的差异。
在这一场场与设计师的战斗之中,工程人员中的空气动力学工程师可谓是急先锋。一般工程师与设计师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设计意图同工程实现性之间的矛盾。这其中的故事一言难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前一阵刷屏了的文章《设计师背后的“坏人”——工程师》。简单来说,出于“看脸”的刚性需求,诞生了汽车设计师这一为造型服务的行当,与此同时就需要有工程师把设计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在造车的第一步,汽车工程师就介入了汽车设计工作。从工程角度对设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设置合理的分缝、预留合理的尺寸圆角等等。
而空气动力学工程师与造型之间的博弈,却与此不同。由于空气动力学和造型的大部分诉求,都需要通过改变表面形状来实现。因此他们之间的矛盾,直接体现在对外形诉求的直接对撞中。
2.设计师是一群什么人?
有几个“怪”?

关于中国目前汽车设计的现状,蜗牛君推荐小伙伴们去找”知乎”上一个高质量的帖子《汽车设计师如何看待中国的汽车设计?》。出于工作的原因,蜗牛君有机会直接接触一些汽车设计师以及数字模型师、油泥模型师等行当的朋友。这里,蜗牛君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聊一下对汽车设计的观察。只是,国内汽车设计起步不久,水平参差不齐,合理的也并不一定是常态。
在成熟的汽车设计流程中,设计师绝不应仅仅是一个“画图的”。他应更多的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把控品牌形象、造型审美、使用逻辑、人机工学、主观品质等这些与产品的用户体验紧密相关的元素。此外,还应考虑来自市场部门的趋势判断、营销需求,来自项目的成本控制等因素对产品的用户体验的影响。另外,设计师还应该对工程有足够的了解,以便在日常吵架之中不轻易败下阵来。除了这些能力之外,设计部门的老大还应有足够高的职位,以保证其在项目开发中的话语权。
3.汽车空气动力学工程师是一群什么人?
汽车空气动力学几乎与汽车工程诞生于同一个年代,但其真正与汽车工程相融合是从上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的。与汽车设计类似,在国内它真正受到重视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一直以来空气动力学工程师在工程团队内部都属于“弱势群体”。直到近几年来,随着油耗法规越来越严苛,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才使得以风阻为代表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就风阻而言(实际上仅仅是空气动力学开发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开发目标的达成70%以上要靠调整造型才能达成。由于以上原因,国内的汽车空气动力学工程师,一方面工程经验欠缺、另一方面职位普遍不高。作为工程团队的“先锋官”,空气动力学工程师们和造型师之间的博si弈bi往往处于下风。

4.如何调和矛盾
在这里,蜗牛君给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小伙伴几点建议。
(1)培养审美能力,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先来些形而上的玄学。吵架的主要来源在于未处于同一频道中对话,鸡同鸭讲不得不吵。因此建议工程宅们多培养些艺术细菌,提升自身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不要对“美、丑”做评价
蜗牛君一直认为,除去专业技能不谈,造型专业是兼顾门槛最低和最高的一个行当。低在人人皆可 “审美”,口才略好的还可以评论一番,听来往往头头是道;高在个人的“审美”并不能代表大众,以至于代表目标客户群。成熟的汽车设计师,在于可以克制对个人审美的追求,对不同项目表达出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成熟的空气动力学工程师,在于可以克制表达审美的欲望,仅就工程目标表达诉求。

(3)不要试图落实颠覆性的建议
汽车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的日常,主要是在不断的给造型提意见中度过。在此过程中应尽量不提对造型具有颠覆性影响的修改建议。比如取消/增加某处棱线、取消/增加某些部件等等。应主要基于现有特征对其进行改造,例如更改圆角大小、改变棱线位置等。
(4)充分利用优势部件
在影响造型的外部部件中,主要集中在前/保面罩和侧裙板等位置,这些部件往往是与车身异色(多为黑色)的塑料部件,即使改变它们的形面也对造型影响不大。充分利用这些部件提出修改建议,设计师的接受度往往更高。

(5)充分利用近似于空气动力学部件的造型特征
空气动力学与汽车造型纠葛缠绵了几十年,有很多空气动力学特征早已经默默的渗透进造型潮流之中。例如尾翼、扩散器、Air Curtain等。小伙伴们应充分利用并改造这些特征,以使其不仅仅沦为一个装饰而已。

最后,工程师与设计师之间良好的关系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能工作层面达成一致最好,如果事事都要上升,那就只能是无穷无尽的撕逼了。
5.小结
设计师和工程师吵架是工作日常,正是这两股力量持续地互相碰撞,才能把产品的用户体验、品质控制、可行性与成本做好。最后祝愿所有的设计师和工程师CP们都能幸福快乐的在一起!
最新资讯
-
测迅乌镇&盐城测试场: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标
2025-02-22 12:39
-
使用示波器对三相电机驱动器进行测量
2025-02-22 12:37
-
上汽集团大乘用车重磅招聘
2025-02-22 12:25
-
GB/T 44173-2024对开门预警DOW的要求
2025-02-22 12:25
-
声音工程:像用PS一样编辑声音
2025-02-21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