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项目圆满完成

2018-05-24 16:35:14·  来源:CATARC中汽中心  
 
汽车行驶工况是汽车产品研发、检测、认证的基础,汽车行驶工况开发是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大幅提升,并取得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汽车行驶工况是汽车产品研发、检测、认证的基础,汽车行驶工况开发是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大幅提升,并取得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逐步转变,开发我国自己的汽车行驶工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为正确引导车辆研发、检测、认证,促进汽车产品节能减排, 2015年工信部正式启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项目(以下简称:“中国工况”项目)。

经过项目参与单位及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工况项目已圆满完成。2018年5月11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组织召开了“中国工况”项目验收会。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汽车工业协会会长董扬、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及来自整车及发动机企业、高等院校、财务审计单位等的共计15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王秉刚任组长。项目联合指导单位——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国家标准委工业一部、中国工程院秘书处的相关人员出席验收会,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主持会议。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主持“中国工况”项目验收会



项目负责人、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博士做结题汇报

项目负责人、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博士就项目基本情况、组织方式、方法论研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工况构建及验证、工况应用和财务执行情况等几个方面向验收专家进行了全面汇报。“中国工况”项目自2015年3月正式启动,历时三年,由中汽中心组织行业力量共同完成,先后有来自77个子课题组的上千名研究人员参与研究工作。项目借鉴国内、国际在工况开发方面的经验,运用GIS、GPRS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形成了更科学、客观的工况开发新方法。尤其是在车辆行驶周转量的宏观分布计算方面,开发了基于交通GIS全道路低频动态大数据(一年22亿条)的交通量计算模型,获取车辆在不同速度区间的客观准确的实际周转量及其权重系数,克服了之前规划试验路线的主观性。在全国41个城市(行政辖区)组建了包含5048辆有效车辆的采集车队,利用现代车联网技术采集了5500万公里的汽车行驶工况数据,建立迄今为止全球同类项目中车型种类最多、车辆数量最多、测量参数最多、数据量最大的汽车行驶工况数据库;开发了反映我国车辆实际交通状况、覆盖各种车辆类型、满足各种用途的汽车行驶工况体系(包含轻重型车辆共8条检测工况曲线),并结合正在修订的相关燃料消耗量方法标准开展了应用研究以及相关政策研究。项目组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财务执行合理、符合国家各项规定要求。该项目成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自主工况缺失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利于推动符合我国交通实际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和提高自主车辆的开发水平。



用于中国工况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的中国汽车工况信息化系统

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执行过程中,得到了政府有力指导、两级专家委员会尽心把关,以及全行业广泛参加和国际专家支持,项目组组织得力、把控准确、工作严密、成绩显著,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财务执行合理。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专家表示,该项目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采集参数最多、数据量最大的工况调查数据库,构建了覆盖不同类型车辆的中国汽车行驶工况体系;项目所开发的汽车道路行驶工况与NEDC、WLTC和C-WTVC等法规工况相比,更好地反映了我国汽车行驶道路行驶实际情况,能耗测试结果与实际误差显著降低,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产品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性能提升,取得更加切合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为制定中国能耗排放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中国工况项目形成的方法科学合理、简捷高效,为将来中国工况的持续更新和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家同时建议,要尽快将“中国工况”转化成国家标准,并大力推动中国工况的应用和普及,为将来汽车能耗及排放测试方法的修订打好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0相关评论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