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再陷“毒气门”丑闻 严重危害车主身体健康
挥之不去的“异味”
奔驰“异味”问题存在已久,早在2013年,就曾有千余名奔驰C级、E级轿车车主因深受奔驰车内“异味”困扰集体控诉奔驰。据媒体报道,“异味”不仅导致多位车主出现免疫力下降、眼睛红肿、咳嗽不止、呕吐、肺部异常等症状,甚至还给部分长期使用该车的女性车主造成胎儿畸形、流产的恶果。而当时梅赛德斯-奔驰官方回应态度十分冷漠,迟迟不发布相关召回信息,不承认中方检测结果,把“异味”来源归咎于车内地毯,并对“异味”危害车主身体健康的说法予以坚决否认。面对众多车主的质疑,奔驰也仅是有选择性的对部分车主更换车内地毯了事,但多位车主称在更换地毯后表示“异味”依然存在,“异味”源头至今无解。
时隔五年,“异味”问题再次闪现,奔驰旗下多款车型皆有涉及,不仅老款奔驰车主投诉称车内异味长久不散、多年来维权未果,更有不少奔驰新车车主投诉车内有异味难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2013年奔驰车主在深港澳车展现场集体维权)
财经网汽车频道通过网络渠道搜索关键字了解到,国产奔驰、进口奔驰均因“异味”问题屡遭车主投诉。问题车型包括奔驰旗下E级轿车、C级轿车、奔驰S级轿车、奔驰GLC SUV、 GLA SUV、奔驰B级、奔驰R级旅行车、奔驰AMG C系列轿车等等。
如今奔驰多款热销车型再次因“异味”被车主投诉,曾经轰动一时的“异味门”事件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只是这一次,傲慢的奔驰是否还是会如当年一样避重就轻,消极对待中国车主?奔驰车内“异味”问题到底何时才能彻底解决?
深受其害的车主
前有老款C级轿车因甲醛超标疑致孕妇患上罕见病症
2013年,有媒体曾对奔驰车内“异味”或导致孕妇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一事进行了报道。这位来自四川的奔驰C 200车主陈先生告诉该媒体:“我怀疑妻子怀孕期间患上的罕见病症,是奔驰车里的异味导致的。”
据悉,陈先生的奔驰轿车内长期有刺激性味道,其妻子在怀孕期间曾连续4个月乘坐该款奔驰轿车,怀孕20周左右时突然查出胎儿出现缺氧症状,之后妻子在孕晚期(32周)被确诊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全身瘙痒难忍,胎儿身体健康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后期因治疗效果不明显,陈先生的妻子被迫剖腹早产,婴儿出生后即被医院诊断出重度缺氧性脑病需进行康复治疗。
陈先生称妻子一向身体健康,且无没有此类家族遗传病史,想不通妻子为何突然患上此类罕见病症。由于妻儿患病时恰逢奔驰“毒气门”事件大规模爆发,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亦有报道称多款奔驰C系轿车“中招”,而陈先生的这辆奔驰C 200轿车就是属于此类问题车型,车内“异味”长期不散。因此陈先生怀疑妻子因长时间吸入车内“异味”才患上此类罕见病症,继而导致胎儿缺氧早产。
根据当时相关报道称,陈先生奔驰车内的“异味”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甲醛含量与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苯和苯系物)含量严重超标,二者均超出国家颁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的3倍有余。要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1类致癌物,而TVOC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
陈先生查阅资料时发现,长期接触甲醛可引发肝中毒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肝辐射能异常等,此外甲醛还能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损伤;而苯对胚胎及胎儿发育同样有不良影响,严重时可造成胎儿畸型及死胎。
由于陈先生很难证明妻儿患病原因与车内“异味”有直接关系,一直投诉未果。虽然当时有媒体帮助陈先生向奔驰官方反馈情况,但是奔驰方面一直无人和陈先生联系。
随着“异味门”事件不断发酵,引发多家媒体高度关注。一位罗姓女车主也向媒体反映:其怀孕期间一直驾驶有“异味”的奔驰轿车,孕中期时被医生诊断为胎儿畸形。在医生的建议下罗女士和她的丈夫随即进行DNA、染色体筛查,得出的结果显示却为正常。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告知为外部原因所致,或由于空气污染导致胎儿畸形,最后罗女士不得不引产。
奔驰车主陈先生的妻子和另一位奔驰车主罗女士的遭遇是否和奔驰车内“异味”有直接关系我们还不能妄下定论,但是奔驰作为一个世界闻名的豪华汽车品牌,该拿出应有的担当,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不是一味遮掩,避而不谈。
后有E级新车因甲醛超标导致车主一年内进8次医院
通常来说,奔驰应该汲取教训,积极找出车内“异味”根源,杜绝新款车型中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避免更多的车主深受其害。但是从下文中这位新奔驰新款E级车主的遭遇中可以看出,当年大规模爆发的“异味门”事件并未引起奔驰公司的高度重视,奔驰新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屡被投诉。
一位来自宁波的新款奔驰E级车主发帖称,其在2017年2月20日在宁波慈溪市慈吉之星4S店购买一辆奔驰E300L轿车,购车后发现车内“异味”浓重,出现眼睛干涩、肿胀, 鼻塞鼻痛,喉咙起痰、沙哑等症状。
然而新车经该4S店检测后工作人员称新车不存在有害气体超标现象,只是建议车主通风散味即可。车主曾听从工作人员建议长时间开窗通风,但作用却是微乎其微,长期开窗还让新车车内落满灰尘。据车主表示,曾尝试过多种方法,如大量放置竹炭包,购买祛甲醛膏,车内放柚子皮等等,均无明显效果。该车主称他已经找出散发异味的时间规律,驾驶约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开始从中控显示屏上下缝隙散发出味道,天气越热、开车时间越长味道越重,至少有三种或以上复杂的味道(单凭嗅觉无法准确辨别)。
车主称,因“异味”导致身体不适共去医院检查就诊8次(可提供病历卡医疗记录),并配有大量药物,眼药水, 洗鼻器等… 如今虽然奔驰车开的少了,但身体变得很差,已经落下后遗症。
据车主描述,自提车至2018年4月期间,因车内“异味”问题往返慈溪慈吉之星4S店协商不下20次,每次检测车辆后,4S店均未提供过纸质检修(施工)单据。即便是奔驰(中国)总部派技术人员前来检测亦未能找出“异味”源头,也未出具相关书面检测报告,厂家和4S店间互相推诿,应付车主。车主对奔驰厂家的专业度表示质疑。
该车主还在帖子中写道,为了更真实的反映汽车在驾驶中和冷车时空气质量变化,在杭州某公司做了2次汽车空气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甲醛和TVOC含量相差3倍左右,苯含量相差25倍。
之后车主还在315前夕参加了2018年杭州汽车维权大会,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并通过媒体渠道与相关汽车技术和律师建立联系。车主与汽车技师沟通得知,“异味”可能是因为汽车内部阻尼片,装饰件,塑料件等材料遇高温散发出来的。有专家表示,这种含有沥青成分的阻尼片可持续挥出发刺鼻的臭味,严重时甚至可致癌。
随后车主将检测报告发给慈溪慈吉之星4S员工,委托其转发给奔驰厂家。但是由于国家汽车空气质量检测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奔驰厂家回复称不认可第三方出具的检测报告,只相信自己内部的检测标准,但关于该检测标准的具体内容奔驰方面拒不透露,也不理会当地媒体所报道奔驰汽车质量问题。
在“异味”久修不散且无法彻底解决的前提下,车主要求退车,但是奔驰方面拒绝了车主的诉求,甚至建议车主去法院起诉奔驰公司,车主维权屡次碰壁。
“德味”还是“异味”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与奔驰车内“异味”有关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即便是奔驰S级百万豪车亦未能幸免。财经网汽车频道通过第三方投诉平台查询得知,2018年2月至今仅半年多的时间,与奔驰“车内异味”有关的投诉就有12条。
全国各地深受“异味”困扰的车主们四处奔波、艰难维权,但依旧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异味”问题一直存在。而奔驰厂家和4S店的态度十分一致:表示所用车内材料完全符合中国的相关标准,坚决不承认车内“异味”是有害物质会危害车主身体健康。
有车主戏称,“时过境迁,现在奔驰连免费更换地毯的服务也没有了,对于车内‘异味’问题仅给出车内放置菠萝祛味的建议,今后不会再购买奔驰车了。”可见奔驰消极的态度已经大大降低了广大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程度,一直标榜 “以客为尊” 的奔驰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与其品牌宣传的高度不符。
“异味”的源头难寻
奔驰车内刺鼻的异味源头究竟来自哪里?具体成分到底是什么?之前奔驰中国前任CEO倪恺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异味是源自地毯中的丁酸成份。并声称丁酸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只是涉及到一个驾驶舒适性问题。但是根据大量车主的反馈信息,财经网汽车频道经查后了解到,车内“臭味”的来源并非仅是“丁酸”一种,奔驰公司或有意忽略了其他污染源。那么,异味的源头到底是阻尼片,还是地毯、隔音棉、车底盘架,我们不得而知。
分析奔驰厂家对异味来源遮遮掩掩的行为不难发现,奔驰不仅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更缺乏面对真相的底气,难道是奔驰心虚了吗?
取证坚难的“异味”
通过上述案例还可以看出,车主维权时取证艰难,双方对检测报告和检测方式互不认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车内“异味”如此难鉴定?
财经网汽车频道认为,导致大批车主维权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奔驰钻了国家暂未出台汽车空气质量强制检测标准的空子。财经网汽车频道了解到,国家环保部和质检总局组织于2010年发布实施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是一个推荐性标准,不具备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强制力。而奔驰深知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势必会增加成本,于是利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一边在中国市场赚得钵满盆满,一边在中国市场肆意妄为,让中国消费者深刻感受到了奔驰式傲慢。
如今《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27630-201X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据悉,新标准执行时间不会晚于2020年7月。随着该意见稿的不断完善,相信国家针对汽车空气质量问题的法律法规会将会更加严格,介时奔驰还能再回避问题吗?
消极的代价——口碑尽失的梅赛德斯-奔驰
如果奔驰依然我行我素,不认真去对待每一位消费者的投诉,甚至像之前一样仅为车主更换地毯应付了事,恐怕很多车主都不会答应。奔驰或将再次因“异味”问题深陷舆论漩涡,势必会对其品牌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 下一篇:MuCCA系统:车间通信技术更进一步
- 上一篇:越来越丰富的内饰测试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智驾安全监管“三支柱”不够了,需要“五支
2025-01-22 07:45
-
汽车研发:整车NVH安装点拓扑优化细节及重
2025-01-22 07:44
-
史上最低!零下51℃冷起动试验在达安中心圆
2025-01-21 18:18
-
充换电站国家标准再新增!2025年5月1日起实
2025-01-21 18:16
-
一文讲清ABS、TCS、ESC、BAS等车身稳定控制
2025-01-21 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