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说 | 要品质还是质量 这个选择很难吗?

2018-10-09 18:23:38·  来源:Albertini weINcar  
 
AlbertiniweINcar很多车迷衡量汽车好坏与否的标准,就看三大件的性能是否漂亮。然而对于更多普通的消费者,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舒适性、配置的丰富性、科技感

Albertini weINcar 

很多车迷衡量汽车好坏与否的标准,就看“三大件”的性能是否漂亮。然而对于更多普通的消费者,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舒适性、配置的丰富性、科技感、豪华的氛围,同样都是选购时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所以这里就会产生一个选择:到底是品质感更重要,还是汽车“三大件”为基础的质量更重要?

今天的文章里,一汽大众外协件质量工程师Albertini就会和大家聊聊:

“汽车质量与汽车品质哪个更重要?”

 

文 | Albertini

作为质量工程师,首先要纠正一个比较普遍的错误认识——汽车的质量≠可靠性

可靠性只是汽车质量的一个方面。

广义地讲,行驶品质、静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燃油经济性、人机工程等等全部都属于汽车质量的范畴。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我们不妨不去纠结概念本身,而是依照题主的思路,直接讨论可靠性、行驶品质、静态质量、安全性和配置等等这些因素对购车和用车的影响。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无故障地执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

对于汽车来说,就是各项功能能够按照设计正常使用,并至少达到设计寿命。

汽车有上万个零件,数百种功能,许多还相互关联,要让它们都按设计正常工作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为了提高可靠性,大体上有三种思路:

· 选择非常成熟的设计

这种方式最为稳妥,因为非常成熟意味着有相当多的车以及相当长的时间都采用了这种设计,可能的失效情况和原因早就已经了解得很透彻了。

采用这种方式,将会使这项功能非常稳定。当然,也意味着很可能已经是比较老的东西了。

比如4AT变速箱、机械手刹、液压助力等,这些都几乎不会出现故障,但是使用体验与新技术、新设备相比就差得比较大了。

· 选择相对简单的设计

结构和功能越简单,出现故障的概率就越低,这个道理非常容易理解,比如机械装置就普遍比电子设备稳定。

但是电子设备的操作往往更轻便更快捷,能够实现的功能也更强大、更复杂,相应的,出现故障的概率也更大。

是选择更笨重但可靠的机械装置,还是选择功能更好但可能不那么可靠的电子设备,这个就需要去思考和比较了。

比如四门玻璃一键升降、后视镜自动折叠等,这些都是极大增加便利的功能,但又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电器功能。

· 在保证功能强大和操作便利的同时,通过进行严苛的实验,保证可靠性。

这种方式的成本相当高。

首先好的功能自然就要有高水平的设计和制造能力,还要选取优质的原材料,并且选择先进的电控系统和软件,这些就已经价格不菲了。

更何况还要进行时间久、标准高的各种实验,对于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还要不断改进和测试,直到完全实现设计目标为止。

所以较多采用这类技术的汽车,往往意味着整车售价会处于较高水平。

比如藏在品牌LOGO后面的ACC设备、发动机自动启停等,因为关系到安全性和重大功能项,所以都是经过特殊的设计和验证的,可靠性都很有保障,造价自然就不会低,那么带有这些配置的车,售价也会偏高。

所以说,可靠性好固然重要,但也要看是用什么换来的。

如果是通过采取保守或简单的设计得来的可靠性,其价值恐怕是要打折扣的。

而对驾驶者来说,使用体验也很重要,坐在车里就感觉各方面都很舒适,各项功能操作起来也很便利,这种感受恐怕不是单纯靠可靠性能够带来的。

其他几个方面

静态质量

静态质量,顾名思义,就是汽车处于非行驶状态下所体现出的质量水准。

我们所说的外观、内饰,包括我们常说的做工、用料等等都属于静态质量。

静态质量比较难以量化,但却是可以通过人的五官去感知的。

 举几个例子:

同样是翼子板车门棱线的匹配,我觉得哪个做工好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

都是4S店的新车,这两个座椅哪个品质更好,我相信大家都看得出来。

同样的新车,同样是保险杠翼子板接缝处,一个已经出现了漆裂,一个一切正常,哪个质量更让人放心,我不说大家心里也有评判。

同样是B柱外盖板,一个非常近距离拍摄,完全看不到形状偏差,另一个距离远很多,清晰可见两个大坑,哪个更有高级感而哪个让人感觉很廉价呢?

同样是B柱护板,一个是皮纹注塑,一个是无纺布包塑,后者成本是前者的8-10倍,用料哪个好已经很明显了。

同样叫液晶仪表,哪个功能丰富,更好看,更显档次?大家早就有答案了吧。

以上的这些例子是我随便挑的几个比较容易观察出来的点,相对于全车来说都只能算是冰山一角,仔细分析的话,还有更多细节可以体现出题主所说的“品质”。

比如按键和旋钮的操作力是否舒适、内饰的各种拉手是否有毛刺、A柱的设计是否考虑到了减小盲区、驾驶位置布局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车内的有害气体是否超标等等。

这些方面无一不影响着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但是因为功能和构造可能更加复杂,不但对可靠性的提高丝毫没有帮助,相反还会推高整车售价。

另外,还有许多无法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只有使用之后才会体验到的特性,比如,题主提到过的“配置”和行驶品质。

配置这个东西,也分“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

比如座椅加热和通风、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车载导航等等,这些都属于锦上添花的,可以通过选装或简单的改装来实现,对于汽车的使用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价格相对来说也不贵。

而那些“雪中送炭”的配置,则无法或很难通过加装来实现,并且对驾驶体验影像非常大,这些配置的价格比较昂贵,会直接反映在整车售价上。

我们平时看到一些车型,不知为何售价就是比同级的高,可能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比如最近发布,刚刚开始预售的奥迪Q2L,作为一款A-级SUV,22万的起售价相当不低,也是目前争议比较大的点。

我们不妨按照刚才所讲的思路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先看看和同级车相比的新技术或功能

Q2L比较大的亮点之一是渐进式转向。

该功能可以使方向盘转动较小的角度就获得更大的前轮转向角度,反馈也更加精准,操控和驾驶的舒适度都有较大的提升。

还配备了Pre-sense City系统,可以提前对车辆和行人进行预判,提高驾驶安全性。

这些都是无法选装的,如果改装,价格相当不菲。

另外,还有可支持显示第三方地图导航的智能手机接口和奥迪A4L同款的虚拟驾驶舱,这些都会比同级车型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容易受到特定用户群体的喜爱。

除此之外,奥迪近些年还增加了可模拟激烈驾驶状态下3年10万公里,普通用户使用状态下10年30万公里的试验,用以分析和改进零件的功能和耐用性,大大提升了整体的可靠性和使用效果。

这些都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这也是奥迪在其弱势市场( 比如美国市场)近几年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们来简单聊聊行驶品质

行驶品质这个话题比较容易引起争议,我们不妨先参考一下已有的相对客观的评价:

上表为2016年美国《消费者报告》针对行驶品质和可靠性预测这两项指标的综合评定,而且涵盖了绝大部分主流品牌,并且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评价。

对于行驶品质的高低,直接参考这张表,要比道听途说靠谱得多。

结语

每一项更好的设计和更方便的功能都可能会推高成本,同时更加复杂的结构也带来了更多发生故障的可能。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靠性和某些质量属性是存在矛盾的,在必须控制售价的情况下,两者往往只能侧重其一。

如果要两者兼顾,那必然价格就不会便宜。

如何去选择,只能是根据消费者自己的需求。如果钱包有限,只是想要一个代步工具,想要省钱又省心,那么可靠性就是第一位的。

如果预算相对充足,想要追求更好的使用体验,那么我觉得应该在选择主流品牌的前提下,侧重于自己所钟爱的“品质”,才不会后悔。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