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佐智:低成本高精度自主代客泊车之路

2018-10-16 11:37:43·  来源:佐思汽车研究  
 

(五)汽车寻鹰眼
2017年,国内某一线主机厂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全球寻找能用于车辆精确定位的技术,前期选用了国外一家供应商的方案。但真到了DV实验环节,在做高精度指标测试时,才发现无法满足自动驾驶的严苛要求,项目濒临失败。 
在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的推荐下,该主机厂在UWB领域广泛征集供应商。中电昆辰临危受命,在研发团队人数比较有限的条件下,最终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EP1验证,在一个春节的时间完成DV测试。在首次参与汽车电子产品供应的情况下,中电昆辰仅几个月就完成量产前装单供定点。主机厂对供应商审查十分严格,一个产品需要多达200多项测试,中电昆辰最后顺利成为该主机厂单一供应商。 
在车辆外观上,仅需要在鲨鱼鳍内加载一个名片大小的鹰眼定位模块,就可以在布置了配套基站的高架桥和隧道、高楼遮挡区域、地下车库获取厘米级的车辆位置。

(六)从APA到AVP
在自动驾驶试运营的过程中,佐智汽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譬如无人车安全措施、视频监控+红外线车道隔离方案、维护工程师的培训和管理体系、无人车用户的科普知识体系等。 
进入2018年,佐智汽车判断自动泊车和自主代客泊车将是自动驾驶率先实现大规模落地的场景之一,因此选择了停车场的自动驾驶作为运营落地切入点。简单的讲,辅助泊车(APA)就是人坐在车里,APA系统协助车主完成泊车。自动泊车就是人在车外看着,按一个键,车辆自己找准车位并停入。而自主代客泊车(AVP)就是人把车放在停车场门口,车辆自主行驶到车位上,无需人工干预。 
2018年以来,佐智先后与吉利、北汽、纵目科技、宁波裕兰、驭势科技、欧菲智能、逸驱智能、特路科技等十多家单位进行了泊车技术交流,场景设计和搭建、实车测试演练等合作。
单就自动泊车而言,说起来简单,实际情况其实非常复杂。识别出能停靠的车位就是一个高难度的门槛。车位往往千奇百怪,车位所在环境的光照又千差万别。佐智在基地建了20多种泊车场景,租借了一些有自动泊车功能的车型来测试。 
某款国外车型,对于车位的识别率很高,也能精准停入。而同样宣称有自动泊车功能的某国产车型,则十次有八次找不到车位。可见和国外领先泊车技术供应商相比,国内厂家在算法和场景的积累上,差距还比较大。 

而AVP代客泊车,没有人的介入,车辆要从车库门口到达车位,就会更加困难。 

新兴造车企业小鹏汽车的G3主打自动泊车功能。 量产版G3搭载的自动泊车则在纵向、横向车位之外,还支持无车位线的车位、乱停的车位等特殊情况,能够覆盖74%的停车场景。 

各家企业的实践表明,仅依靠单车智能来实现自主代客泊车,不可能覆盖100%的场景。车端系统+(停车)场端系统的配合,才是最佳解决方案。 

最早的代客泊车项目V-Charge,是欧盟赞助的一个研发项目,项目始于2011年6月1日,于2015年9月30日结束。V-Charge项目结束后,博世、大众、奔驰致力将其产业化,今天我们看到的奥迪、奔驰与博世一系列代客泊车技术都源自V-Charge。 
2018年9月,在奔驰北京研发中心的地下停车场,展示了奔驰和博世联合研发的代客泊车系统。在整个行驶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使用车辆本身的雷达或者摄像头,依靠的仅为场地内的激光雷达。在整个地下车库的区域内,每隔几米就会有一个博世的激光雷达出现,而且进行了冗余设置,对范围内的区域重叠覆盖,即使有个别雷达失效也依然可以保证场地的正常使用。据博世介绍,由于激光雷达的成本依然较高,所以后续在大规模推广之时会将其换成普通雷达或摄像头等成本更低的硬件,具体的方案还有待最终确定。
这说明奔驰和博世目前都还没有实现自主代客泊车的量产落地,但是中电昆辰+国内主机厂已经实现了。众所周知,华为等国内企业已经在通信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电昆辰的首席科学家黄伟来自于华为,曾为华为全球金牌员工、成研所十佳工程师,获得产品竞争力提升奖、“金平台”个人奖。黄伟在华为曾带领团队负责面向5G的中射频系统开发等工作,并且获得8项专利授权与发表相关论文。 
在朱晓章博士和黄伟等团队成员的努力下,中电昆辰在自主泊车高精度定位技术方面,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